汉乐府诗《孔雀东南飞》和北朝民歌《木兰诗》合称为“乐府双璧”。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乐府双壁,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,为历代文人所推崇。明人胡应麟《诗薮》中说:“五言之赡,极于《焦仲卿妻》;杂言之赡,极于《木兰》。”《木兰诗》又名《木兰辞》,是北朝民歌;《孔雀东南飞》又名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,是汉代古乐 府民歌杰作之一,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。《孔雀东南飞》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(今属安徽省)的一桩婚姻悲剧。
孔雀东南飞和什么并称为“乐府双璧”
《孔雀东南飞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,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,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《木兰诗》为“乐府双璧”。
第一次知道《孔雀东南飞》,还是我年幼时,当时还未上学,对古诗诗自然是不懂的,某天去亲戚家做客,碰到亲戚家邻居的姐姐,一个疯疯颠颠的女孩,每天坐在冬日的打谷场边,时而疯颠,时而安静。口中念念有词。亲戚家的小孩和我同岁,神神秘秘告诉我,说那姐姐口中念的就是《孔雀东南飞》。
我就问亲戚家的小孩,孔雀东南飞是什么?他自然也答不上来。后来亲戚告诉我,说这女孩上过高中(三十年前高中算高学历了),谈过男朋友,由于家人反对,导致分手,后来女孩就疯了,天天呆在打谷场上盼望男友过来,口中念念孔雀东南飞。
当时的我对这首诗自然不懂,但犹记得这首诗名。 后来渐渐长大,也接触了这首诗,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,《孔雀东南飞》故事繁简剪裁得当,人物刻画栩栩如生,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、坚贞不屈的形象,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。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,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。
多年未曾去亲戚家了,也不知那个可怜的疯颠女孩后来怎么样了。
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为什么能合称双璧
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为什么能合称双璧?
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合称双璧主要原因如下:
1.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都是宋人编辑《乐府诗集》中的长篇叙事诗, 为汉乐府诗体裁。《木兰诗》列入《乐府诗集·梁鼓角横吹曲》,原题《唧唧复唧唧》,称“古辞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列入《乐府诗集·杂曲歌辞》,原题为《焦仲卿妻》,亦称“古辞”。汉乐府继承了《诗经》以来现实主义传统,其优秀作品真实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叙事性是其基本艺术特色。
2. 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在我国诗歌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, 他们都“事奇诗奇”。《木兰诗》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征战沙场,凯旋回朝,建功受封,辞官还家的故事,充满传奇色彩。《孔雀东南飞》则通过刘兰芝、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, 深刻揭露鞭鞑了封建礼教罪恶的吃人本质。木兰和刘兰芝二位女主人公, 对男尊女卑封建礼教, 一个公然蔑视, 谁说女子不如男?一个消极抗争,“举身赴清池”,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,产生了相同艺术效果。
3.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都表现出高超的创作艺术。首句均以比兴手法开篇。《唧唧复唧唧》重叠咏叹,引出一问一答,道出木兰的心事。“孔雀东南飞”,借用孔雀飞离时徘徊卷恋的情景起兴引出主题。以物起兴是汉代乐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。《木兰诗》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,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,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─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。《孔雀东南飞》诗的最后运用民歌的幻想形式, 叙述着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、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肃穆气氛。一个明朗,神情跃然而出,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,令人回味无穷。一个隐晦,“徘徊庭树下,自挂东南枝” 以共赴黄泉的事实“多谢后世人,戒之慎勿忘”, 叫人唏嘘不已。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,表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,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成就,标志着汉乐府中叙事诗发展到了高峰。《木兰诗》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,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堪称中国诗歌文化宝库中的灵秀双璧。